人紀外科事件簿 : 菜刀砍傷
發生日期 : 2008.06.07 星期六早上快九點時
發生地點 : 嘈雜的傳統菜市場
受害人 : 70歲的婦人
事由 : 婦人菜市場買菜, 跟菜市場小販借砍竹筍的菜刀, 然後一個準頭拿揑不穩, 就砍到自己的手指了, 當場血流如注, 因為傷口較深, 所以血流量不小. 砍到左手大姆頭上的較大的血管了. 傷口約1.5公分寬, 縱深約0.5公分寬, 斜切面約切入1公分深.
處理流程 :
l 2008.06.07
1. 見到病患時, 是早上九點多, 由於血流量仍大. 且不止. 因病患怕針, 用按止血點的方法, 還是不太有效 馬上調配中藥生粉. 直接大量灑在傷口上.
消炎六寶藥方: 【大黃, 黃柏, 黃芩, 黃連, 連翹, 金銀花】
思考: 四黃可消炎消毒, 連翹可消炎排膿, 金銀花可幫忙消炎消毒
成效 : 藥粉灑到傷口時, 血流已開始變慢. 距受傷約半個小時後, 血流現象即完全停止, 且撕裂般的疼痛感也漸漸不見了.
早上每隔一小時就灑藥一次. 中午之後, 每8個小時換藥一次, 且嚴禁碰水, 睡覺時, 傷口外以通風透氣防水之貼布包住.
l 2008.06.08
每8小時換藥一次. 嚴禁碰水. 傷口幾乎已不覺疼痛. 除非去碰到.
l 2008.06.09
發現傷口復原情況OK, 但有一個小點會把藥粉衝開, 且不斷流湯出來, 心知此點為較深之傷口.
消炎六寶藥方再加二味生粉 : 【白朮, 茯苓】
思考: 人紀所教. 白朮, 茯苓可收濕. 若加入此二味傷口若不能收濕, 為免日後形成膿包, 會考慮再加入赤小豆, 協助連翹做排膿.
成效: 約半天之後, 傷口湯汁即已收乾. 所以不需要派赤小豆出場
l 2008.06.09
換藥變成早晚各一次.
l 2008.06.10
到了第四天, 就算碰到傷口也沒有痛感. 但傷口外表開始有瘀青的狀況. 所以手指仍然無法用力. 太用力會痛.
消炎去濕藥方再加二味生粉 : 【茜草, 桃仁】
思考 : 這二味都是可以活血化瘀的藥, 雖然傷口不在肝經上, 但剛好家裏有茜草生粉, 心想直接用外敷的, 茜草應還是能助桃仁去瘀活血.
成效: 一天後, 瘀血開始變淡.
l 2008.06.11
傷口開始出現結痂狀況.
l 2008.06.13
到了第七天, 手指就算用到力, 也不會痛了. 結痂的形狀很漂亮.
l 2008.06.21
原來的傷口, 痂已掉, 並長出很漂亮的肉和皮. 治療結束,
結論 :
1. 若是沒學人紀, 此種傷口, 應是會送西醫外科去縫合. 但痊癒日期應該沒這麼快. 依照以前弟子自己的親身經驗, 傷口較深的, 至少要一個月以上才會開始結痂. 婦人要多受很多天的苦. 中藥的威力真的很強. 師父教的人紀真的很棒.
2. 師父人紀所教, 傷口用生粉處理, 傷口會癒合的很好. 因為粉狀物有空隙, 可以讓皮膚呼吸的到空氣. 這次的事件, 得到完整的證實. 先假設師父所教為對, 再進一步去實作與求證. 是學人紀的不二法門.
3. 原先考慮, 若是傷口癒合不好, 也許再考慮加入玉竹, 玉竹可幫忙長肌肉.而若不小心傷到骨, 也可以加入續斷, 傷到筋的話, 就加入秦艽.調一個人紀出品的黑玉斷續膏. 但這二個沙盤推演都沒用到. 婦人的傷口就好了.
4. 後來還想到, 若病患怕針, 當血流較大時, 也許還有一味藥可以用看看, 那就是白芍, 因為白芍主收斂. 也許有助於停止血流如注的情況發生. 另還有朋友後來教授用蒲黃生粉也可止住血流不止的現象.
5. 2007年夏天, 有朋友騎摩拖車出車禍. 整個人摔車出去, 四肢多處皮肉傷,
有些地方, 皮都不見了. 多位一起學習人紀的朋友先幫忙下針, 調五臟氣亂以及多處子穴幫忙止痛. 弟子則先幫忙調中藥生粉. 以四黃為基底, 再加白朮, 茯苓. 然後把調好的粉, 都灑在受傷同事所有的受傷部位, 很快的. 睡了一個晚上, 朋友的傷口都結痂了. 癒合速度之快, 讓我們這些當時初學人紀之犢, 不由得由心裏發出喝采. 師父教的中醫真是太棒了.
6. 此次婦人的案例, 傷口較去年朋友受傷的深度多很多, 血流也大很多.但一樣可以迅速恢復. 我們讀到的人紀是一部無價的寶. 能把人救回來, 自己心裏是非常感激恩師的辛苦傳承的. 弟子衷心感謝恩師的無私教授.
弟子 楊小邪 敬書
老師評語 : 這是一位目前就讀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班的人紀班學員,同學們看到這個案例就可以了解到,他們這一群學生,雖然還在繼續進修中醫學中,但是因為學到人紀後,馬上就可以實際在臨床上幫助到病人,遠比他們在學校中所教的臨床要強許多,醫學上不需要區分中西醫學或是溫病派醫學等,只要對病人有助益的就是好醫學,現在所有醫案都可以證明西醫學與溫病派中醫是無法治病的醫學,只有經方家才是真正的醫學家,希望你們以後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,能替黎民百姓解決更多的病痛,做一位真正的醫學家。
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台北07/21/2008